國中數學新舊課綱單元調整(第一~三冊)
老師國中影片如何應用?
看著幾十年教改改來改去,老師對數學這科最不擔心了。因為數學這一科太講究按部就班來打底、打基礎了。最根本的東西能怎麼改啊?頂多就在單元順序上動動手腳罷了~
回想建構數學那次教改,不管國中小都不怎好教。不僅教起來缺乏理論的扎實,連貫性上也超卡的。而這次呢?老師覺得在第二冊單元編排上還是有點小瑕疵。老師就大致跟大家說明說明~
第一冊(一上)幾乎沒有異動!
第二冊(一下)拿掉一次函數、加入另外兩個單元【幾何圖形與三視圖】、【統計圖表與資料分析】。
老師覺得可惜了,畢竟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式、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性是高的。
新課綱其實可以把【三視圖】拉到國小四五六年級來教的,至於【幾何圖形】可以像以前放在二下,當作切入幾何學前的預備知識暖身。
再來【統計圖表與資料分析】何必分拆在一下和二上最後一章呢?國中數學不似國小,大量陌生的新觀念開始導入,若沒藉諸多題型來理解記住,一有個斷層,後面孩子學習便更加辛苦了。
老師之所以會在意單元的連貫、聚焦、頻繁,有兩個原因,一是可以整合比較。二可以反覆幫孩子複習強調。
ㄟ~真是可惜了!
不過說實在的,舊的第二冊還是有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,就是單元量多了些,如今換成【幾何圖形與三視圖】,或許可以緩衝孩子學習壓力一下!
但我還是不解幹嘛把國三的【統計圖表與資料分析】分成兩部分在一下、二上給孩子呢?
第三冊(二上)幾乎也沒有異動,就是莫名冒出個不連貫的【統計資料處理與圖表】!
回到老師影片的運用,每部影片第一個字母B,代表冊別,如B1就是第一冊。
接續冊別之後,便是章節,老師以C來表示,如C2-1舊式第二章第一節。最後就重點題型編號和老師定義的題型名稱了!
至目前為止,新課綱內的章節都能在各冊裡尋到對應的影片觀看預習。唯一就關於統計圖表的部分,得跳到excel版標籤顯示的第六冊裡尋找,還是有的喔!
至於講義部分,今年升國三的同學,可以至書局購買南一點線面講義來搭配使用。而國一、國二的同學,因新講義不同過往(換湯不換藥,題型一樣,題目陳述不一樣而已),大家可先單純專心聽講,再從個人採用的講義去挑選類似題目來演練,就可以啦。這剛好也能練練孩子判斷題型的能力和多做幾道題,也不錯啦!